在文字里,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。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、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,成语多为四字,或是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,其中,四字成语尤其最多。下面,大家就来了解一下,关于染字的成语都有什么。
染 读音是rǎn,部首是木,笔画是9画,繁体字是染,结构是上下结构,五行属水。
字义解释为:
◎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:染料。染色。染坊。染缸。印染。
◎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:染病。感染。传染。沾染。一尘不染。
含“染”字的成语及解释:
六尘不染(liù chén bù rǎn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唐 武三思《孝明皇后碑》:“六尘不染,孤标水上之花。” 用法:六尘不染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和环境。 成语释义为佛教语,六尘:指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指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
染神乱志(rǎn shén luàn zhì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:“西山曰:‘此人大非端士,笔头虽写得数句诗,所谓本心不正,脉理皆邪,读之将恐染神乱志,非徒无益。’某佩服其言。” 用法:染神乱志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作品的影响等。 成语释义为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。
出尘不染(chū chén bù rǎn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宋·周敦颐《周濂溪集·爱莲说》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莲而不妖。” 用法:出尘不染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节操等。 成语释义为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。
染翰成章(rǎn hàn chéng zhāng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二:“诗,适情之具。染翰成章,自然高妙,何必苦思以凿其真?” 用法:染翰成章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 成语释义为谓提笔成文。
日渐月染(rì jiàn yuè rǎn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宋 程珌《丙子轮对札子》:“招之得其地矣,又当各分其屯,无杂官军,盖一与之染,则日渐月染,尽成弃甲之人,不幸有警,则彼此相持,莫肯先进;一有微功,则彼此交集,反戈自戕,岂暇向敌哉。” 用法:日渐月染作宾语、状语;用于逐渐改变。 成语释义为濡:浸润。染:熏染。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同“日濡月染”。
跟“染”字有关的诗词有:
阴生古苔绿,色染秋烟碧---《南轩松(南轩有孤松)》李白 唐朝
血染红笺,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---《踏莎行·闲游》刘将孙 宋朝
柳锁莺魂,花翻蝶梦,自知愁染潘郎---《夜合花·柳锁莺魂》史达祖 宋朝
凤凋碧柳愁眉淡,露染黄花笑靥深---《鹧鸪天·九日悲秋不到心》晏几道 宋朝
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---《减字木兰花·立春》苏轼 宋朝
含“染”字的成语大全:
染旧作新、染须种齿、烘托渲染、染蓝涅皂、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
染指于鼎、纤尘不染、染苍染黄、一毫不染、出污泥而不染
成语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时时会被使用的,因而,对于成语的意思我们还是必须有一些了解的,要是,用不对成语是会被其他人笑的。上文关于“染”字的相关文章就到这儿了,为大家介绍了含“染”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